籼米、粳米、糯米,糙米……有什么区别?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麻将胡了 > 新闻动态 > 籼米、粳米、糯米,糙米……有什么区别?
籼米、粳米、糯米,糙米……有什么区别?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1:36    点击次数:75

籼米、粳米、糯米,糙米……有什么区别?

图片

河姆渡遗址的炭化稻粒,捏在手里能碎成灰,

七千年前,先民把野生稻种进泥里,米就成了南方的根。

都江堰的水淌进川西平原时,秦汉耕牛踩出的田垄里,

稻穗开始喂饱半个中国,石磨转着把米磨成粉,裹上肉就是清明粿。

端午的苇叶裹着糯米,老人手指捏紧绳结的力道,和唐宋时没两样。

后来机器碾米快了,可乡下老人仍爱把新米晒在竹匾里,说太阳味比精米香。

米从来不是金贵物,却让每个中国人想起灶上的饭香,

那是刻在骨血里的安稳。

图片

籼米

籼米是岭南灶台上的千年主角,从占城古国漂洋而来。

北宋年间,宋真宗亲种占城稻于汴京后苑,

这种耐旱早熟的籼稻迅速在江南铺开,让单季变双季,亩产翻番。

如今广东“丝苗米”堪称籼米标杆,

米粒修长如柳叶,长宽比超3:1,半透明身躯裹着油亮光泽,

直链淀粉含量25%,煮后粒粒分明,嚼劲十足。

其风味独特:

炒饭时遇油不黏连,米香裹着镬气窜鼻;

肠粉滑入喉间,米香混着酱汁在舌尖散开。不同于粳米的软糯,

籼米自带“弹牙”属性,恰是广式早茶、东南亚蛋炒饭的灵魂。

图片

粳米

是粳稻种仁,主产东北、苏皖,尤以黑龙江五常“稻花香2号”最负盛名。

其米粒短圆如珠,蜡白透亮,煮后软糯黏稠,凉饭不回生。

五常大米自唐渤海国便为贡品,火山岩黑土与镜泊湖活水滋养,

米油足、香气浓,嚼之清甜回甘,无需配菜亦能空口吃半碗。

粳米黏性居糯、籼之间,最适合熬粥。

东北黑土带昼夜温差大,淀粉沉淀充分,米粒煮至开花时,粥面凝脂,入口绵滑。

不同于籼米的蓬松干爽,粳米更显温润厚实,

如东北人的实在性子,暖胃更暖心。

据《史记》载,先秦已有粳米种植,今全国六成粳米出自东北,堪称“黑土地的黄金”。

图片

糯米

是糯稻脱壳的米,南方唤作“糯米”,北方多称“江米”。

它分长粒、圆粒两种:长糯米细长如月,

圆糯米短圆似珠,米粒乳白不透,支链淀粉占九成五,黏性赛过糍粑。

原产于四川达州,如今安徽怀远、湖北孝感、江西鄱阳湖畔皆是主产区。

从春秋吴越人以糯米为主食,

到朱元璋建南京城用糯米汁固砖,它曾是主食界“扛把子”。

如今退居点心界,却更显身手:

嘉兴粽子裹着酱香肉馅,咬开是糯米的软糯与油脂的缠绵;

宁波汤圆皮薄如纸,黑芝麻馅在舌尖化开,甜得人眯起眼;

苏州青团裹着艾草香,内馅从豆沙到榴莲芝士,创新得让人拍案。

这米,黏得住岁月,也黏得住人心。

图片

糙米

糙米是稻谷脱壳后保留皮层、胚芽的全谷粒米。

它比白米多留了维生素B、膳食纤维和矿物质,是自然的营养库。

中国是水稻大国,黑龙江五常的糙米最负盛名,

黑土地滋养,米粒饱满如珠,煮后泛着谷香,嚼起来有回甘,像咬开一粒晒足阳光的种子。

五常糙米为啥香?

全凭那片“水稻王国”的土壤和气候。

它不像精白米软糯,却带着原始的韧性,煮糙米粥时能尝到米糠的清苦,

混着胚芽的甜,像极了老辈人说的“粗茶淡饭最养人”。

如今吃糙米,图的不止是健康,更是种返璞归真的滋味。

它不精致,却真实——就像生活,少点修饰,多点本味,才够劲儿。

图片

薏米

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,原产于中国和东南亚,

中国主产区在辽宁、河北、贵州兴仁、福建宁化浦城等地。

它被誉为“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”,在欧洲称“生命健康之禾”,日本列为防癌食品。

历史可追溯至六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,出土过大量薏苡种子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其“健脾益胃,补肺清热”,

东汉马援平交趾时,士兵食薏米抵御瘴气,后遭诬陷运“明珠”,

留下“薏苡明珠”的冤案典故。

贵州兴仁薏米无农药污染,颗粒饱满;

福建宁化薏米煮后“软糯稠滑”,是客家宴席压轴菜;

浦城薏米蛋白质含量达17%,高出大米两倍,煮后“糯、甘、稠”俱备。

它呈乳白宽卵形,质坚实粉性,微甜不腻,可煮粥、煲汤。

图片

胚芽米

是保留稻谷胚芽的“活米”,

只占米粒3%的胚芽却含66%营养,维生素B1、E、膳食纤维应有尽有。

日本最早为治“江户病”(脚气病)研发胚芽米,1910年发现缺维生素B1致病,

从此保留胚芽成标配。

中国2023年出台《留胚米》国家标准,让这粒米有了“身份证”。

国内最知名的胚芽米产自黑龙江绥滨,

寒地黑土、松花江水滋养,经2600小时日照、140天生长,留胚率超95%。

煮好的胚芽米软糯中带点嚼劲,米香浓郁似晒过太阳的稻穗,

咬开能看到黄色胚芽,像藏在米里的“小太阳”。

它比精白米更有生命力,却不像糙米扎口,老人小孩都爱吃。

吃法简单:提前泡30分钟,和白米1:3混煮,香得能掀锅盖!

图片

富硒米

富硒米是“补硒高手”,通过富硒土壤或叶面喷施硒肥培育,

硒含量达30微克/千克以上,符合GB/T 22499-2008标准。

我国72%土壤贫硒,湖北恩施、黑龙江方正、广西巴马等地因天然富硒成“硒都”,

恩施土壤硒均值19.11mg/kg,

巴马硒含量超全国均值10倍,开阳70%土地含硒,被称“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”。

方正县作为“中国富硒大米之乡”,

黑土含硒量0.23mg/kg,采用航化富硒技术,

大米颗粒饱满、色泽晶莹,蒸煮后油韧香糯,冷却后不硬不回生。

巴马富硒米则因长寿乡基因,米粒细长透亮,煮时米香四溢,

口感软滑有嚼劲,每一口都像在嚼阳光与土壤的精华。

图片

米盛在碗里,热气模糊了眼睛。

老人嚼着,孩子扒拉着,千百年来都一样。

它普通得像个背影,却总在胃里种下太阳。

捧起碗,你就懂了——人间烟火,不过是一粒米的路程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